吉林政协建立供热退出机制的提案将带上两会

[来源:新华网]

 


  “建立退出机制,优胜劣汰,否则企业收了钱,还坑了百姓。”29日,在供热调研座谈会上,省政协委员李彦说。吉林省政协委员供热调研组从10月28日开始,深入各地供热部门、学校、住户、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供热政策、法规落后等问题,“修改和完善供热条例,鼓励绿色、环保、节能供热,这些提案今年要上两会”。


供热现状


区域锅炉房供热超半数


  根据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初,全省供热面积为6.23亿平方米,供热能力约4.53万兆瓦。其中,热电联产装机容量1.5万兆瓦,供热面积2.6亿平方米,占总面积42%;区域锅炉房装机容量3.03万兆瓦,供热面积3.2亿平方米,占总面积58%;调峰锅炉房装机容量0.49万兆瓦;分散小锅炉房供热面积2929万平方米;电力、天然气、生物质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1381万平方米。


  全省供热管网总长约26575公里,其中一级管网7217公里,二级网19359公里,热力站5218座。全省供热企业549个,其中国有(参股控股)企业89个,占总企业16%,民营企业460个,占企业总数84%。


存在问题


部分供热条款不合实际


  有关供热政策、法规落后于行业,监管机制不利、执行不到位。我省2004年出台的《吉林省供热条例》部分条款已不适用于城市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制约了城市供热科学发展和管理。国家2005年印发的《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知道意见》规定的“煤炭价格上涨10%,实行煤热联动管理机制”落实执行不好。我省实行热计量以来,由于部分计量装置闲置、损坏、丢失或计量不准,无法进行热计量数据采集和上传,没发挥生产指导和计量收费作用。


供热市场准入制不规范


  另外,还存在企业负债建设;现有供热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城市热源能力不足、管网老化严重。“跑、冒、滴、漏”和运行事故时有发生;供热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企业压力大、负担重;供热市场准入制度不规范、不严谨,供热市场混乱。


改革目标


建立完善进、退供热市场机制


  省政协委员供热调研组组长李彦委员介绍,热是一种特殊商品,既能暖人心,也能冷人心。“尽快修改和完善《吉林省供热管理条例》,依法整顿供热市场,建立和完善进、退机制,在法律的框架下明确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和法律关系。”李彦委员说。


五个“统一”推进多热源联网


  要进一步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加大供热市场整合手段,加快实施供热企业“改制、改组、改造、融资”工程。在统一规划、统一市场准入、统一供热标准、统一调度调控、统一实施监管的前提下,应大力推进稳步实施多热源联网智能供热工程,大幅提升供热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尽快打造集团化供热发展板块。


合理调整供热价格


  供热体质改革的核心和实质问题是供热价格机制问题,按照社会经济增长数和气候变化等情况,应连续监审考核三年以上供热综合指标,合理调整供热价格。


实行多热源联网智能供热


  应成立起多热源联网智能供热工程专门领导机构,在各级政府领导下,负责多热源联网智能供热工程任务,像水电“一城一网”,形成“一网多源”,全面推进节能供热、经济、安全可靠运行的新框架。


取缔7-14兆瓦锅炉房


  建议近期实施区域性管网互联互通智能供热,制定远期实施整体多热源联网智能供热总规划和目标。建议将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一并纳入该建设项目之中,全部取缔装机容量7-14兆瓦锅炉房,装机容量21-116兆瓦主要锅炉房应全部参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互联互通等调峰和运行,实现节能减排任务和目标。


实行谁建设谁管理新体制


  多热源联网智能供热投资大、见效快,但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实行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谁为主体、谁经营谁买热谁服务的市场新体制。


供热管网应进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是各种管线(道)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管径最粗、压力最大、温度最高、安全性最强、分支联网最复杂的特点,建议实施地下综合管廊统筹规划建设中,重点考虑供热管网的特点和特殊性,使多热源联网智能供热工程建设和实施更科学、合理。

 


声明:智慧供热网(Intelligent-heating.org)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返回顶部